close
開卷三國演義───

第一句話劈頭就說道:「 話說天下大勢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」
此羅貫中之言,小說家之言, 的確也命中了中國一直一來的命運。
在這種的規律底下,不管你是秦始皇漢高祖乃至唐太宗宋太祖, 辛苦建立的大王朝,終將走上衰落崩解一途。
但是壞也壞在,好也好在這一點───不用擔心,因為分久必合啊!

為什麼有分合的觀念,既然分了幹嘛又要合?
既然合久必分 不如一開始就分吧!合不見得好啊!
甚麼是「中國」?
古代的人也沒有甚麼「中國」的觀念,「中國」成為國家的概念形成要到清末民國初建之時。
整個歐洲與中國面積差不多,可是歐洲卻沒有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
分不見得不好。
看起來,人家一個分裂的歐洲才會有民主。
因為民主某種程度也是不想被統一,強調差異性的。
歐洲如果羅馬之後再有羅馬,今天的歐洲也許就是中國
中國沒有秦始皇或許就沒有了漢高祖 ,今天的中國就是歐洲。

歐洲小國林立 ,小吵小打有之, 但不會想到來統一歐洲 。
但就在秦始皇之後的人有樣學樣, 紛紛「統一中國」了。
這麼看起來,一切都怪秦始皇了。
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,雖然其間也歷經了漢朝對中央集權的摸索期,大致上,大一統的觀念已經默默地、悄悄地、深植在人心。

雖然人心思統,但一統的局面卻也難維持。
「眼看他起朱樓,眼看他宴賓客,眼看他樓塌了.....」
漢帝國也好唐帝國也好,也難逃崩毀的命運。
────「江山如此多嬌,引無數英雄競折腰」。
於是古代中國邁入分分合合的宿命輪迴之中。
但分也好合也好,所謂「興百姓苦,亡百姓苦。」

三國演義雖然豪傑群起英雄輩出,各領風騷教人著迷。
但對我們小老百姓而言,你們赤壁之戰也好,官渡之戰也好, 戰來戰去,你們「 數英雄風流人物」,我們小老百姓「數天涯、依然骨肉,幾家能夠?」
據文獻統計,中國人口從東漢平均是四千多萬, 進入三國時代之後,魏吳蜀三國加起來的人口不過八百萬左右 (有一說統計赤壁之戰之後中國僅剩一百多萬人口)。
曹操所作的詩「蒿裡行」提到「鎧甲生蟣虱,萬姓以死亡。白骨露於野,千裡無雞鳴。」就是當時三國時代軍閥們互相爭奪殺戮時的寫照。
我們小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,為了躲避戰亂只好流離顛沛去尋找不知秦漢,無論魏晉的桃花源了....
但是桃花源啊桃花源, 那可是如夢中似幻境,是文人墨客逃避現實所寄託的烏托邦,它不存在現實世界中。
既然找不到桃花源,人民只好寄望有一位真龍天子橫空出世,一統江山定天下了。

大抵說來,古代中國當處於在分裂的時代通常被歸類為亂世 ,合的時候是卻不一定是治世。
大一統的時代雖不一定是盛世 ,帝王們定的天下不一定是好的天下 ,安穩的天下,有時也是暴君昏君的天下。
暴政昏政也好,對老百姓而言,至少不再打仗,至少有一口安穩飯可吃,不再衣不附體,不再有餓垺遍野了 。
明朝馮夢龍寫的小說醒世恆言有這麼一句:「寧為太平犬,莫作亂離人。」就是這個意思。
那是天下一統對活老百姓的意義
統一中國當然好,今日之人讚揚漢唐時代,萬國來朝這種面子裏子都有的盛世,而不會宣揚分裂的五代十國割據政權。
可是為了要統一天下,是要付出代價的。
這代價也是戰爭。
不可否認,合的時候中國的疆域大,分的時候疆域少。
分要戰爭,合當然也是戰爭。
為了要開疆闢土,也免不了動干戈起兵禍了。
這對百姓同樣也是一種苦難。

嚴格來說,宋朝沒有統一天下,趙普「先南後北」的計畫趙宋只做了一半,還有一個大帝國遼國屹立在北方草原上。
宋朝拿北方強悍的胡人沒辦法。
對於契丹人,宋朝無法與之「漢賊不兩立」了,互稱兄弟之邦吧!
對於女真人,宋朝也沒辦法「王業不偏安」了,南下臨安繼續一樣做宋朝皇帝。
但這無損宋朝的定位──文化程度經濟發展都是中國歷史文明的巔峰。
廣義來說,某種程度來說,契丹、女真乃至蒙古人,都是「中國人」。金史、遼史、西夏史、元史,都是「本國史」。
如果都是中國人,也無所謂統一不統一的問題。
戰國七雄也好,三國演義也好,五代十國也好,南北朝也好。
若是彼此相安無事,互相沒有戰事,大家手牽著手,都是「中國」,互相發展,互相貿易,互利互惠,豈不甚好。
當然,國家的形成是現代觀念,跟所謂古代的「國家」觀念又不可混為一談了。

中國思想最活耀最蓬勃的兩個時期,一個是先秦時期,一個是民國初年,偏偏都不是大一統的時代。
還沒有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戰國時代,有諸子百家三教九流,奠定中國思想,才有儒家道家。
百家爭鳴百家齊放。
而在北洋軍閥主政下,學生可以上街遊行,有新文化運動,開創了「五四」時代。
當時的政府力有未逮,魯迅可以躲在租界罵國民黨、罵軍閥。
五四思潮,可以有無政府主義,社會主義,馬克思主義.....好多主義......
在大一統時代,讀書人的思想往往被君王家控制,被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了,百家之言通通變成「永樂大典」,更別說康雍乾的文字獄了。
在分裂時代,知識分子至少還能夠混水摸魚一番。

分於合,其實兩者都無好或壞。
也可以說兩者有大好也有大壞。
大談大中國思想固然迂腐,將中國變小的主義也不見得高明。
一邊是太強調相同性,太想異中求同,一邊是太強調差異性,太想同中求異。
兩者會有拉扯,像是拔河一樣,也像天秤一樣,稍稍偏向一邊則會傾斜。
兩者同樣都是訴諸民族主義,都是極端主義。
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分裂的歐洲與一統的中國都是不同因素不同環境所造成。
那一種制度只要是能長治久安,必然才是好的制度。
不用太過迷信大帝國也不必認為分裂就會帶來進步。
不用去區分到底中國分裂時期多還是統一的時期多,或是窮極研究到底分裂是中國的常態,還是統一才是中國的變態?
分分與合合,現代人其實不必糾纏與折騰在其中。
三國演義的最終回是這麼說道的:
「鼎足三分已成夢,後人憑弔空牢騷。」

也許三分天下真是某些人的夢,帶有政治色彩的夢。
後人們只能滿腹空牢騷了。

更多錦衣夜行文章:

錦衣夜行的部落格
錦衣夜行臉書
 
arrow
arrow

    paddyKAO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